国内首家!“迪视微锋”眼科手术机器人启动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首批临床入组顺利完成
近日,杭州迪视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迪视微锋”眼科手术机器人正式启动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并成功在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两家联合牵头单位分别完成了首批临床入组工作,参与单位的临床启动工作也在全国多家知名眼科机构陆续开展。
“迪视微锋”是国内第一个进入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眼科手术机器人产品,本次首批临床入组的顺利完成是“迪视微锋”继完成亚洲首例眼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临床手术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该款产品离正式上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望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眼科手术机器人。
此次眼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于治疗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该部位的出血会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如不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无法自愈。根据国际防盲协会的统计,AMD及其并发症是世界上第三大致盲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有1.96亿人患有AMD,2040年将增加到2.88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MD患病人数将持续上升。未来,眼科机器人还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更多的高精度眼科手术包括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手术,也为眼科基因药物和干细胞等全新眼科治疗方案提供安全高效的给药途径。
徐格致教授主刀首批临床入组
作为此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牵头组长单位的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徐格致教授主刀完成了该院首批入组病例的手术。徐教授对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分析诊疗后,确定了手术治疗方案。首先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完成患者玻璃体腔内的积血清除,随后操作“迪视微锋”眼科机器人实施了视网膜下精准注药辅助网膜下积血清除,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流畅。徐教授表示:“眼睛是人体最为精细复杂的器官之一,眼底手术是眼科中最为精细复杂的手术,对手术医生显微镜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眼科手术机器人将是眼底精准化治疗的重要手术工具,在眼底注射和剥膜等精细操作上拥有重大应用价值。此外眼科手术机器人有助于医生突破生理操作极限,可以让医生更加专注于术中决策。这次手术验证了我们可以利用机器人在视网膜上完成更加精确和微创的操作,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期待它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沈丽君教授&陈亦棋教授主刀首批临床入组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此次多中心临床注册试验的牵头组长单位,也是完成国内首例眼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沈丽君教授和常务副主任陈亦棋教授充分肯定了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潜力和价值:“我们团队已经陆续完成十余例机器人辅助下的眼底视网膜手术和对比随访,有效验证了迪视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眼科机器人的出现拓展了眼科医生的手,突破了人类生理极限,为眼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使得我们能够开展更加新颖和精细的手术治疗。通过这项技术,更多患者将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将会为眼科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给更多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迪视微锋”眼科手术机器人是由迪视医疗打造的显微操作机器人平台推出的第一款旗舰产品,机器人系统采用主从控制方式实现在眼球狭小封闭空间内进行精细灵巧的显微操作,结合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结构和高精度控制算法,实现了高达3微米运动精度,成为目前全球精度最高的显微手术机器人之一。迪视医疗CEO崔迪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显微操作技术推动了新的医学治疗手段的发展,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方案,也为眼科医疗技术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树立新的里程碑。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继续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并与更多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将这项革命性的技术进行多种治疗方式的扩展,共同推动眼科医疗技术的进步,改善人类的视觉健康。”
迪视医疗也将以此次注册临床合作为契机,加速推进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程,持续为科研和临床领域拓展新的治疗方式与方向提供强大助力,让最前沿的显微操作技术能够早日服务更多的医生和患者。